风景宜人的果城花乡景区。(资料图)
高县来复镇通书村曾经是乌蒙山区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271人,贫困发生率15.9%;出村道路只有1条3米宽的泥巴路,也没有村级主导产业。经过6年的脱贫攻坚,2019年,村里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2014年通书村人均纯收入仅4574元,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752元,近日,记者走进通书村,探寻村里的脱贫致富路。
“你们除杂草、施肥的时候都要注意,如果有卷叶虫就要摘,芽芽该处理就处理。”这段时间,花期刚过,桃树开始挂果,正是桃园管理最为关键的时刻。在通书村五指山桃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勋正忙着指导农户如何进行桃树管护。
通书脆桃果树认养区。(资料图)
这几年,桃树开花期间,总有不少游客来这里赏花旅游。今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收入几乎为零,何勋算了笔账,仅旅游带动的收入这一块,今年每户村民至少损失几百块,要想把这些损失找回来,就更得依靠当前村集体公司的鸡和桃子产业。
何勋是通书村的老支书了,他亲历了通书村从省级贫困村到成功摘帽,从无产业到发展水果种植……“通书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农旅融合,用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支柱产业。”
五指山观景台远眺。(宜宾新闻网 赵雪松 摄)
农旅融合强产业
“第一产业只有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农业的附加值。何勋如是说。
面对村上交通闭塞、产业匮乏的实际情况,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通书村建设“扶贫产业路”,并带领村民发展桃子800亩、柠檬700亩、金桔200亩。2016年底,通书村成功退出贫困村。
通书村在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的基础上,2017年通过创建“果城花乡”国家2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何勋介绍,“果城花乡”景区以“九角连云”“五指桃源”“炮台古坡”“秦汉古道”为主要景观,依托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及产业基础,展现通书村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乡村韵味,满足您溯本求源、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和乡居情怀。
景区成功创建以来,通书村借助线上、线下媒体的宣传,“果城花乡”知名度逐步提升。通书村脆桃根据生长期巧妙搭配多个品种,采摘期可持续到当年8月。游客们到这里,可以登山赏花品桃、临湖观景看鹤,感受淳朴民风民俗,品尝农家风味饭菜。
目前,通书村10多公里的旅游环线、5公里的休闲步道都已建成,发展“民宿农家乐”5户,山下的旅游公厕正在进行管道安装,村里178个“厕所革命”工程也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通书村新貌。(宜宾新闻网 赵雪松 摄)
集体公司促振兴
卢伟是通书村党支部第一副书记,也是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卢伟说,2016年整村退出贫困村后,村里缺乏持续的发展动力。
2017年9月,村里决定靠1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企业自办、民主自治的方式发展养鸡、脆桃种植两大核心产业,村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
卢伟介绍,公司接管桃园是双赢的事。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中管理技术不到位、市场风险大、成本过高利润薄等问题;另一方面集体公司也有了具体的经营业务,可以产生利润。集体公司赚钱了,按照公司章程,公司的利润四成用于集体公司扩大再生产,四成拿给村民分红,两成作为对村组干部的绩励。
卢伟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共52万元,利润12万元,按照利润4:4:2的分配方式,公司占4成,村民占4成,工作人员2成,公司拿出了5万元给村民分红。
2019年,经过村两委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年营业收入约128万,经过测算有近20万的利润。今年的疫情让公司和村民遭遇了“寒冬”,卢伟告诉记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将分红全部投入到养鸡场、桃园和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今年,养鸡场将从存栏4000羽扩大到1万羽、脆桃园也将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迎来更多的游客。
跑山鸡养殖。(宜宾新闻网 赵雪松 摄)
严增涛是通书村的返乡创业者,2018年3月,严增涛和村集体公司各出资30%和70%,建立了80余亩的林下生态养殖场,效益按出资比例分配。去年,养鸡场有100万元左右的收入,其中约70万元属于村集体公司。
严为均是2016年的脱贫户,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受疫情影响,老严从村集体公司代养的几十只成品鸡和近千只鸡苗滞销,这可把他给愁坏了。
今年,类似老严这样情况,在村里不是少数,村支两委和村集体公司立即启动排查,回头看,回头帮。通过梳理,像老严一样,全村有11户脱贫户有返贫风险,为此,村里根据每户家庭收入划分为低返贫风险、一般返贫风险和高返贫风险三个档次,一对一针对性开展帮扶。
卢伟表示,村里采取三种措施,第一种,我们村上有十余个公益性岗位。这个他一年有4800元的收入,基本上就能够保证一人的脱贫。还有一种就是通过集体公司发展代养,把鸡苗发放给农户,在喂养到四至五个月以后,村集体公司以一定的价格进行回收,每只鸡大概有15至20元的劳动利润,最后一种有劳动能力的风险户,我们通过县上、市上帮助联系工作地点,比如到临港、到浙江等地区务工。
随着这段时间市场回暖,加上村集体公司建立起线上销售渠道,老严家的几十只成品鸡卖出去已不成问题,家里又将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
和严为均一样,白富友也是2016年实现脱贫,他家是村里最早住上小楼房的贫困户。这两年,在村集体公司的带动下,白大哥一家的收入稳步提升,去年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元,谈起短短几年家里的变化,白大哥感慨很多。“现在不说我家里面,整个村的变化都大得不得了,家里面跟那会儿比,差太远。”
白大哥说,家里现在养着几十只鸡,100多只鸭子还有两头能繁母猪,这几天,准备再向村集体公司的养鸡场代养几百只鸡苗,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这边的养殖搞得有声有色,另一头,脆桃基地里,村民也正在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果园管理,大家干劲十足。
在政策帮扶和村民自身努力下,通过走集体经济路子,通过发展养鸡、脆桃种植特色产业,通书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净增加了1万元。
人勤闻鸡鸣,果树发新绿。趁着好春光,通书村村组干部和村民正齐心协力奔向富裕村。
(来源:宜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