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宅基地共建共享,让农民安居乐业。2015年,泸州市泸县被列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改革试点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近日,记者前往泸县进行了实地探访。改善生

04/08 09:13 A+

宅基地共建共享,让农民安居乐业。2015年,泸州市泸县被列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改革试点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近日,记者前往泸县进行了实地探访。

改善生活条件 保障农民住有所居

走进泸县玉蟾村山河社区,村民陈远华邀请我们来到了他家。眼前精致的装修风格,一应俱全的家具家电,让人很难想象,三年前,陈远华一家还住在玉蟾山上破旧的土坯房里。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原来在山上下来赶集时,来回就是半天,现在我们搬到山下来了,娃儿去读书也方便了,赶集就更不用说了,用电瓶车的话,几分钟就到了,生活条件当然比山上好多了。”陈远华说。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变化始于改革,2015年11月,玉蟾村正式启动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了改变过去村落零散乱破,大量农房闲置、超面积占地等情况,玉蟾村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原有宅基地,将宅基地退出后节余的建设用地通过流转变现,并整合扶贫资金统规统建了占地26.4亩的山河社区聚居点。社区内,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运动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家门口就有卫生室,有点小病小痛,拿药也方便,还会定期给我们做身体检查,对村民还是很贴心的。”陈远华说。

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陈远华还在附近的小区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块的固定收入。如今,像陈远华一样原来居住在玉蟾山上的全部农户均已搬迁入住山河社区。以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房屋居住权,共有104户农民在这里从传统散居搬迁至新型聚居。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截止目前,全街道共退出宅基地884宗,腾退面积570余亩,其中一户多宅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唯一居住土坯房全面清零,宅基地闲置率将至5%,宅基地利用更加公平合理。 ”玉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刁显彬表示。

创新建设用地盘活利用 农民集体收入“双丰收”

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后,如何更好地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沉睡的“死资源”变成流动的“活资产”,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关键。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播种期来临,在泸县喻寺镇谭坝村,拖拉机正在陆续对农田进行翻垦,为今年的杂交水稻制种做前期准备。“眼前看到的这片土地,就是我们专业合作社在2016年承包了谭坝村流转的300亩土地,主要是用于水稻制种,我们每年的年产值是在100万左右。 ”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世超介绍,在土地流转以前,这样的产值是难以想象的,接近以前的5倍。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谭坝村紧抓发展契机,盘活了大量闲置土地。全村采取“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农户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目前村里占地20亩的众创产业园粮食加工厂二期的厂房主体已经建设完毕,项目投产后,粮食日加工能力将达到120吨至200吨。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最低保证谭坝村至少50个就近务工人数,同时我们整个厂房,因为产权属于我们村集体的,我们与欣禾粮油公司采取租赁的方式,每年的租金将近30万,年底的时候我们也会把这个集体收入按股分红,给我们当地的群众。”谭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仕彬说。

“房子拆迁了得到了补偿,土地承包也有钱,还有厂区我们去打工也有钱,还分得到红,一年增收可以达到8000元左右,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谭坝村一组村民张世明感慨地说。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得益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7年,谭坝村正式脱贫摘帽。目前,谭坝村已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以粮油基地、果蔬基地等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和农事体验,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98万元,村集体资产突破7000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千万村”的蜕变。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喻寺镇政府镇长钟权表示:“谭坝村作为我们改革的试点村,像这样的村在喻寺镇有11个,通过改革,镇村的财力累计得到了补偿1.3亿元,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得到了增强,建成了我们两百余公里的农村道路。 ”

据统计,试点期间,泸县共腾退宅基地并复垦耕地2.27万亩,建成山河社区和谭坝田园综合体等幸福美丽新村3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455元提高到了16765元,参与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的村平均收入达100万元以上,11万农民在新村和城镇适度聚居,大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为全国探路 泸县土改让“死资源”变“活资产”

“下一步,泸县将全力推进新一轮宅基地改革试点,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创新成果,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泸县农业农村局宅基地制度改革办主任贾刚强说。

(来源:四川观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