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起,长江大桥开始全封闭维修整治,这是38年来长江大桥首次“休息”,市民过江只能走国窖长江大桥。
为保障市民出行,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在全市6个公交摆渡站点,为乘客提供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大桥“休息”我“上岗”
“现招募志愿者,在6月30日至9月30日期间,开展交通引导、文明劝导、交通宣传、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我报名江阳区点位。”“我报名龙马潭区点位。”……在“泸州青年”微信公众号上,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发出后,志愿者们纷纷报名。
为了广泛招募志愿者,此次志愿者招募通过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招募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组织化动员由团市委发动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泸高校、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市青少年宫等组织力量共同组建专项志愿服务队;社会化招募则通过“泸州青年”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招募的志愿者由团市委统筹调配安排,目前已招募志愿者527名。
6月30日,经过简短的培训后,志愿者分别在天远广场、市体育生态园、城西客运站、陶然路、华升宝龙广场、龙驰路6个站点轮流“上岗”,引导乘客文明排队、有序乘车,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公交站台候车秩序,并引导自行车、三轮车、平衡车等非机动车辆规范行驶。同时,发放公交导乘手册并协助乘客乘坐公交车,进行路线指引服务等。
无志愿,不青春
志愿者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忙碌。7月8日,志愿者肖新颖按照安排来到龙驰路停车场公交摆渡车站点,开始志愿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肖新颖在家完成了今年上半学期的学业后,得知长江大桥维修整治期间需要交通疏导志愿者,于是报名参加。“这个车多久一班?什么时候收班呢?”每天,肖新颖和志愿者们都要反复回答不同乘客相同的咨询。
在市体育生态园公交摆渡站点,志愿者丁玲正和其他志愿者们耐心地为乘客提供帮助。“从14岁起,我就喜欢跟着义工做公益,大学时也是学校的志愿者。7月5日,我在公交摆渡站点度过了自己21岁的生日,那天下班后,我穿着志愿者的T恤走在路上,感觉特别自豪。”丁玲笑着对泸州日报—川江号记者说。
“刚开始,不少群众还不知道如何乘车去市中心,咨询线路的群众围满了志愿者服务点,看到他们得到答复后满意地离开,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在天远广场公交摆渡车站点服务的志愿者曾瑞琦说。“有些乘车的老人不识字,不知道怎么乘车,很着急。我们在了解他们的去向后,会提醒他们正确乘车。”
“能够参与长江大桥封闭维修的志愿服务活动我很开心。‘无志愿不青春’,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将继续坚守,为群众提供热心服务,为泸州城市建设贡献自己微薄力量。”忙碌了一上午的肖新颖在当天的“雷锋日记”中写下了她的感悟。
(来源: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