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泸县嘉明镇葛林湾村村民郑仁贵和妻子正在自家菜地里劳作。
“我们一直在外务工,这次回家帮家里老人种点菜。现在的地,比以前好打整多了。”郑仁贵穿着皮鞋在地里锄地,被妻子打趣说平时就不爱干活路。
“现在穿皮鞋下地干活没问题,弄不脏!”郑仁贵指着旁边的一条新修的硬化路说:“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小时候这里全是‘馒头山’,这些土坡坡别说摩托车开不上来,人走上来都很困难,下雨天就更恼火。”
在郑仁贵的家乡,到处都是低矮的浅丘(当地人称“馒头山”),过去由于长时间的冲刷,山顶到处是裸露在外的岩石,坡面上的土壤也越来越贫瘠,“根本没法种粮食和蔬菜”,是名副其实的“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
“这里属于浅丘陵地貌,长期的农业耕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并且之前我们在坡地上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一直提不起来,后面我们进行保土保水、增厚耕种层,土地肥力流失减少,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嘉明镇水利服务中心主任黄富桂说。
改变源于县里针对坡耕地进行整治的水土保持项目——去年12月启动的喻嘉项目区涉及到嘉明镇和喻寺镇,项目区面积12.38平方千米,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3214.3亩。
“喻嘉项目区的建设预计可实现保水14.89万立方米、保土1.40万吨,同时带动项目区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年增收约150万元。”泸县水务局水保办主任桂来福告诉记者,项目启动后,通过打造坡改梯、生产便道、排水沟、蓄水池、沉沙凼等措施的实施,达到既有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又促进项目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不仅是嘉明镇,在泸县这样的浅丘地形地貌十分普遍。据了解,泸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县份之一,作为农业大县,泸县境内浅丘山包起伏,坡耕地占比大,同时也是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城之一。近5年来,全县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3平方千米,让大片“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积极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