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80后“高铁侠”主研的这辆列车,世界第一

1月13日上午,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正式启用,设计时速620千米,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而项目的主研人员,正是来自泸州的80后“高铁侠”——邓自刚教授。这是1

01/18 11:35 A+

1月13日上午,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成都正式启用,设计时速620千米,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而项目的主研人员,正是来自泸州的80后“高铁侠”——邓自刚教授。

2-21011Q13626159.png

这是1月13日拍摄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外观及试验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图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邓自刚说,该项目的建成是推动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走向工程化的重要实施步骤,可实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样车的悬浮、导向、牵引、制动等基本功能,及整个系统工程的联调联试,满足后期研究试验,为远期向1000千米/小时以上速度值的突破奠定基础。

从事“超级高铁”研究十几年

1982年出生的邓自刚,是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人,高中毕业后,考入西南交通大学,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此后,邓自刚远赴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回国后便在西南交通大学任职。目前,他是西南交通大学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

2-21011Q13615116.png

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复兴号”,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而早在十几年前,邓自刚就已经投身到了时速超过600公里的“超级高铁”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冲在了世界高铁竞争战场的最前列,成为了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研发的急先锋,因此也被誉为“高铁侠”。

期待研究成果在泸州落地

日前,川江都市报记者联系到了身在成都的邓自刚。他虽然人在离泸州不远的成都,但因为平时太忙,每年大概就过年或者休假回家一至两次。

邓自刚平时特别关心家乡发展,觉得家乡泸州地理条件优越,尤其是在交通发展方面,他说,泸州可以多争取些线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也应该对标发达城市建设,“我相信,泸州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关于研究成果的运用,邓自刚说,未来成都重庆之间的高速铁路,可以考虑应用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而他也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泸州落地,助力家乡的发展。

川江都市报记者 吴佩窈

新闻延伸>>什么是高温超导高速磁浮?

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项目位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验证段全长165米,由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中车公司、中国中铁等单位协同攻关研发。

高温超导磁浮技术具有自悬浮、自导向、自稳定特征,适合未来的真空管道交通运输,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在低真空状态下,理论预计速度可高于时速1000公里。

高温超导磁浮技术利用超导体在磁场中的“钉扎”效应实现悬浮和导向,具有悬浮导向无须实时控制、前进方向阻力小等优势,是实现磁浮车辆高速化的技术线路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据介绍,样车采用全碳纤维轻量化车体、低阻力头型、大载重高温超导磁浮技术等新技术和新工艺,设计时速620千米,有望创造在大气环境下陆地交通的速度新纪录。

据新华社


推荐阅读